心得分享--企業E化認知及推廣講座訓練課程      研發部資訊中心   戴秋鶯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今天我有幸到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學習有關企業 e 化中的ERP實務講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重新學習何謂ERP基本概念、如何選舉ERP供應商、如何導入ERP及資訊是否委外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等相關議題,講師是位有相當經驗的企業營運診斷顧問師,擔任超過500家企業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問工作經驗,上起課來,不會枯燥,強調互動式教學,而且多以實例講解,相當生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有趣,獲益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課程內容:ERP的基本概念-企業 e 化的概念及ERP/CRM/SCM 系統的介紹;企業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如何選擇ERP供應商-ERP的考量、成本和選擇、企業導入ERP的前置作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企業e化的一些概念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不同企業競爭力的打造要結合不同資訊系統的運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資訊系統的結合就像堆積木一樣;這表示(1)資訊系統的建構有一定的順序可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遵循。(2)科技雖然進步,不代表任兩個資訊系統可以輕易地協同運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同樣的資訊系統藉由不同的流程規劃可以發揮不同的效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e化能達到資訊的透明和分享,也可以提高作業效率,但是要能改善經營績效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仍必須依賴「如何利用資訊作決策」以及「企業的執行力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企業的問題不一定在e化後就可以得到改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e化是企業的制度成熟到一定程度後才要做的事。

     一、企業e化的前提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清楚了解企業e化的目的:每一個資訊系統的導入都有特定的目的,不是僅僅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將現有作業電腦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現有流程應都有標準作程序(SOP)可供遵循:因為有 SOP,所以可以e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e化意味著企業流程的變革:藉由電腦效能來改善作業的績效;可依e化軟體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特性或企業的需求來擬定新的企業流程,新的企業流程能必須制訂成標準作業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程序以供遵循,也意味著員工的抗拒,高層主管應做好溝通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主管和員工都要有e化的觀念:鼓勵主管和員工閱讀e化的報導,尤其是失敗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經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想清楚如何安排e化後的人力需求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若e化會導致某些人去職,那;若不會導致人員去職,那e化的成果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ERP的定義和特色、演化、特性及模組的劃分詳細的說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RP能做什麼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產、銷、發、財、人的功能異動作業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建立整合資訊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即時的資訊查詢及報表功能,如:人、時、地、事、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遠地全球性的資料系統存取設計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建立外部資交換機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RP不保證什麼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不保證能帶來利益,除非有改善的決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不能讓資料與事實符合,除非人能正確而及時的輸入資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不能計劃未來的資源需求,除非資料正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不能帶給管理者有用的資訊,除非員工有適當的教育訓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顧客關係管理(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企業為了建立新顧客、並維持既有的顧客關係,同時能夠增加顧客的利潤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獻度,經由持續地觀察所有行銷管道並與顧客進行互動,以全方位的角度,來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析顧客個人及分群的行為,進而了解每個獨立客戶或分群的特性,並且能夠提供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讓顧客認同的產品及服務,藉由顧客所累積的終身價值,協助企業能夠達成長久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獲利的目標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供應鏈管理(Supply Chain Management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供應鏈一般可以用五個階段表示,分別是供應商製造商製造工廠配銷商(包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括倉儲中心和運輸設備),零售商和顧客;其中,供應鏈的上游是屬於存貨控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與生產規劃,包含了所有製造和儲存的過程,下游則是配銷與物流的過程,強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產品的運輸及配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企業如何選擇ERP供應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RP的考量、成本和選擇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導入ERP的原因:全球化的營運環境、需要更快速的反應、資訊導向的管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觀念、ERP與制度面的八大循環(銷貨收入循環、採購付款循環、生產存貨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循環、人事薪工循環、固定資產循環、財務會計系統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RP系統導入成本包含軟體、硬體、顧問、教育訓練、維護、系統升級、系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修改整合、人員參與及其他因系統導入而直接或間接產生之成本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選擇ERP的主要考量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a.選擇的ERP能否因應企業未來至少五年的成長(ERP的使用年限通常57年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ERP的流程是否能滿足企業的標準作業程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c.企業是否能負擔ERP導入和運作的成本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.ERP廠商是否可以持續提供足夠(和跨國)的顧問和技術之支援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.選購的ERP是否足以作為企業e化平台的基礎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.企業使用者和資訊部門是能力使用和維護選購的ERP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g.選購的ERP是否能執行企業的核心策略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h.選購的ERP是否有提供最佳實務?是否使用標準的資訊技術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.選購的ERP之客製化和升級的能力?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三、企業如何導入ERP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企業導入ERP的程序及責任分派、注意事項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ERP的導入階段:準備期   設計期 系統建置期 測試調整期 上線維護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策略規劃 定義需求 系統安裝   資料轉檔   系統維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產品評估 流程設計 流程映對   開帳作業   效能調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員訓練 工作分配 專案文件   平行測試   效益分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企業導入ERP的責任分派:顧問構面、軟體構面、流程構面、資料構面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使用者構面、高層主管構面等應詳細檢視每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層面的關鍵事項是否有半數以上已達成;尤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是高層主管構面和軟體構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企業導入ERP的注意事項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謹慎地規劃企業e化的藍圖和軟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一定要面試來導入e化軟體的顧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謹慎地面對資訊系統整合的困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e化代表企業的變革,是永不停止的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資訊系統的維護比導入更耗人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.謹慎地思考e化後的人力安排。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四、資訊委外:在於瞭解資訊委外的效益和趨勢、決策程序、迷思與爭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從資訊委外的案例得知:三個重要決策:企業資訊是否委外;委外項目、範圍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時間、價格;如何選擇合格承包廠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常見的資訊委外之爭議:規格確認、交付遲延、固定價格、智慧財產權相關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交付內容、驗收、變更頻繁、專案管理之爭議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資訊委外的迷思:不一定能降低成本、不是單純的自製或外購 的問題、麻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問題並不會因委外而自動消失、資訊委外的監督是不可省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的工作、資訊委外是隨時可行的工作、認證無法保證資訊委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外廠商的能力、資訊有時是企業核心的一環、政治性的考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會誇大資訊委外的成效、資訊委外的風險往往比預期高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以上僅是我上課所得之心得分享,雖然只是講師精彩內容的十分之一,但是,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用心聽講所得之結果,希望對我未來在導入系統有莫大的助力!

 

回首頁